凝心聚力谋发展 不懈奋斗谱新篇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以扎实业绩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局。
党建引领 增强党组织战斗力
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聚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校样板党支部、河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河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连续被校党委授予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科学谋划 学科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战略需求,以服务南水北调源头区域水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使命,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重点学科—化学;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和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等3个硕士点。化学专业2019年在河南省实行一本招生、2020年与泰国曼谷皇家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办学、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专业特色更加凸显。共建“河南省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学科群”和“河南省光电信息与智能制造特需急需骨干学科群”,协同申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科学3个学科先后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立德树人 教学改革助成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造“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保障”的思政育人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专业方向课程为补充的高质量核心课程群;形成“夯实基础、强化育人、重视实践、勇于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课程思政样板课2门、研究性教学示范课2门、专创融合示范课1门、教师教育优质课1门,省级思政教学团队1个。新增省级教研项目7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5项、省级项目32项,在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论文76篇,授权发明专利14件;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7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7项、省级奖项34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考研率分别达97%和3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满意度达95.38%。
创新驱动 科研水平再上新高
学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学术引领作用。通过凝练研究特色、发挥团队优势、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科研水平再上新高。建有河南省南水北调源头区域环境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太阳能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光电绿色催化与药物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6个,拥有“河南省太阳能光催化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教育厅能源光催化科技创新型团队”2个省级科技型创新团队。近8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省级科研项目41项、横向项目35项;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26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Nature Catalysi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84篇,ESI高被引论文27篇,授权发明专利136件。
外引内培 师资队伍建设显实力
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内培外引,吸纳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博士,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师德教育与业务进修并进、学位提升与实践能力并举,建设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近8年,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杰出博士毕业生37人。学院专任教师达到66人,高级职称占比50%,博士占比90.91%。培养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4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文明教师3人、省教学标兵3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奖者1人。
扎根本地共生共荣 校地校企协同发展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学院教师围绕专业方向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和成果推广应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科技术服务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与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河南省先进感光高分子材料特色行业学院”和“河南省现代印刷与感光材料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与河南省鑫泰钙业共同申报获批2021年河南省“揭榜挂帅”重大科技专项。以废弃的农作物秸秆与低成本无甲醛释放有机-无机复合胶黏剂为原料,实现年产10万立方米零甲醛秸秆板材生产技术与产业化,并参与制定我国第一部《秸秆复合墙板》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